江永縣,地處永州市南部,是鑲嵌在湖南省南部邊陲的一顆“綠色明珠”。江永縣自然條件優渥,物產豐富,歷史文化悠遠,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的江永人。有一群人,他們有的傳承江永文化、創新瑤藥產業、帶領鄉親致富;他們有的直播鄉間生活,用線上渠道推廣江永好物,成為江永對外展示的“窗口”……
他們雖有著不同的身份,卻都在努力建設著這片美麗豐饒的熱土。他們身上涌現出來不畏艱難、勇于拼搏的“江永精神”,為江永縣實現鄉村振興繪就新的畫卷。
85后女書傳承人
將“神秘文字”傳播到世界各地
江永女書,是迄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專用文字,也是一種瀕臨失傳的文字。85后的胡欣與女書的故事,要從兒時講起。
胡欣是個生活在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圩鎮普美村的農家女孩。與女書“相識”,源自2000年的一場女書培訓班。那時,胡欣的母親是學員之一。這些形狀奇特的文字吸引了年幼的胡欣,仿佛命運安排一般,她開始和母親一同練習女書。
(江永女書傳承人胡欣)
2007年,胡欣選擇回到家鄉的女書生態博物館工作,讓她有機會接觸到更深層次的女書文化。在這段追尋女書的旅途中,胡欣一刻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,有機會便向身邊的老師請教,下班回家就開始自主練習女書書法、女工到深夜。經過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自身的刻苦練習,3年過后,她通過考核,成為了一名女書傳承人。
隨后,胡欣就擔負起了傳播女書文化的重任。她參加上海世博會,登上中央電視臺、湖南衛視等頻道的節目,用一手美麗的女書,向世界講述著江永獨特的文化故事。
(胡欣現場表演女書藝術)
“記得有位福建的男孩子特地跑過來看我的女書字畫,他說第一次在節目上看到女書,就被它的美麗和神奇打動了。這讓我覺得,我正在做一件令自己,也令家鄉驕傲的事。”胡欣說道。
村里的“傻子”
讓“仙草”落入田間成產業
在江永縣都龐嶺海拔700米以上的陰坡,生長著一種珍貴植物——白首烏。生活在山下的瑤民從山上采挖白首烏回來治療腎病、腸胃病。因此,白首烏也被瑤民們稱為“仙草”。
2012年,在外打工經商20年的盧世旺回鄉嘗試將白首烏從山上移栽到田里,通過4年時間反復摸索,投入30萬元,終于試種成功,并將白首烏葉片用傳統方法制作成茶品銷售,當年就獲利20多萬元。2016年,他又申請了江永白首烏葉茶發明專利。
(盧世旺推廣白首烏(右三)產品)
“試種期間,村里有人說風涼話,還有人說我是傻子。不敢想、不敢干,哪有成功的機會。”盧世旺笑著說。
自己的事業大獲成功,盧世旺也沒有忘記鄉親們。他在村里成立了白首烏專業合作社,建起了標準化白首烏茶生產車間,還為村民提供種苗、種植管理、鮮葉收購一條龍服務,帶動32戶脫貧戶靠種植野茶增收致富。同時,他又以雇傭等方式,帶動更多村名和留守婦女就業,人均年收入增加近2萬元。2021年,盧世旺聯合多家家庭農場成立千家峒白首烏種植產業聯盟,推動江永白首烏開啟產業化升級。
(盧世旺的標準化生產車間)
對于未來規劃,盧世旺說:“我希望,我們的白首烏葉茶、白首烏根、白首烏面條等產品,能賣到全國各地,不僅給全國人民帶來健康,也讓我們江永的瑤族文化和特產讓更多人知曉和喜愛。”
窮人家的女兒
成了引領鄉親致富的“領頭羊”
對于今年57歲的周海燕而言,命運總是給她出了無數的難題。她出生于貧困農民家庭,是家中老大。為了照顧4個弟妹和減輕家庭負擔,她數度輟學,擔起養家糊口的重擔。關關難過關關過,她在坎坷的成長經歷中磨練出“不怕苦、不怕難、勇于挑戰”的堅毅性格。她從“旁聽生”到“插班生”,再到函大畢業生;從農民到幼師,再到國有企業出納員;從國有企業下崗返鄉創業到股份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董事長,再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掌舵人,一路艱辛,一路收獲,引領鄉親創新創業,做強產業振興鄉村。
(江永致富帶頭人周海燕)
“我們江永是中國香芋之鄉。當年我下崗返鄉,就想著從香芋入手,帶著家鄉的兄弟姐妹們一起種植。”周海燕說道,“只是一開始,我們只做鮮香芋、香芋干等。結果,有一年鮮香芋嚴重滯銷,鄉親們的心血都爛在地里。從那以后,我就決定做香芋深加工。”
于是,周海燕積極與農業專家教授合作,逐年增加科研費投入,率領科技人才團隊逐一破解科技發展瓶頸。近年來,開展科研項目20余個,其中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個,“御珍香芋酒”項目獲第五屆湖南創新創業大賽“優秀獎”;自有國家專利6個,其中3個專利實現產業化;成功開發香芋酒、果蔬脆片、果蔬脆餅、江永香粽等生產線,其中“瑤姑”牌香芋酒倍受印度尼西亞哈利尤諾親王的青睞,獲永州市首屆美食、食材博覽會金獎。
周海燕為了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,聯建香型農產品聯合體,專業化分工,推進香芋全產業鏈發展,實現香芋農業循環經濟。2021年銷售收入7000余萬元,幫扶貧困戶1300余戶,解決貧困人口就業35人;吸納留守婦女和老人100余人從事江永香粽生產,2021年“瑤姑”牌江永香粽出口香港受到廣泛贊譽。
(周海燕帶動鄉親們制作江永香粽)
“在我自己的成長和創業路上,我獲得了很多人的無私幫助。現在,我有能力了,我也想幫助到更多人。”周海燕說道。
除了雇傭之外,她還走進縣內的各個鄉鎮,將香粽的生產標準和制作工藝培訓送到鄉親們的家門口,為他們送去了一條增收的路子,獲得湖南省麓山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“江永香粽助公益 千粽情曖人心”錦旗。
返鄉的打工人
開啟推廣家鄉的“窗口”
36歲的何鎮文,是江永古宅水庫移民,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兒。他的網名“古宅土娃”,就是由此而來。
初中畢業后,他在家干過兩年農活,然后隨大流到廣東打工,上過工地,鋸過板子,在華強北賣過手機。打工人的日子雖然辛苦,但也開拓了何鎮文的視野,讓他堅信農村電商大有所為。
2012年,他返鄉經商,做起了米酒生意。隨后,他又開始收購老鄉們種植的香柚、夏橙等農特產品上架到線上平臺,做起了平臺電商。經過幾年的精心運營,何鎮文每年能銷售夏橙150萬噸、香柚100噸左右,讓鄉親們種出的果子成了通往致富路的“鑰匙”。可是,他的人生卻在2020年發生了“急轉彎”。
(香柚打包現場)
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,快遞發不出去,我店里的產品也賣不動了。”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,何鎮文沒有放棄,反而將目光聚焦到了短視頻賽道。
(何鎮文的短視頻賬號之一)
他和女兒一起,通過拍攝鄉間生活、家鄉美食、農民情感等內容,迅速在短視頻平臺出圈,僅2個月視頻賬號就漲了100多萬粉絲。現在,何鎮文在全網粉絲突破了200萬,“古宅土娃”成為江永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網紅主播之一。
“很多粉絲都說,通過我的視頻了解到我們江永,知道了我們江永還有這么美的風景,這么好吃的東西。”何鎮文自豪地說,“下一步,我想利用直播帶貨的渠道,繼續幫助鄉親們銷售,也讓更多人喜歡上我的家鄉。”
大山里長大的孩子
要讓家鄉好滋味走出大山
“我是大山里長大的孩子,我想幫助家鄉的好滋味走出大山。”兩個孩子的農村寶媽劉鳳艷說起了自己的心愿。
(江永電商創業青年劉鳳艷)
2015年,在家人的支持下,她放棄了別人眼中穩定的文職工作,開起了線下特產店,專營江永特色農產品。
熱愛家鄉、熱愛生活的劉鳳艷,經常在朋友圈、微信群里介紹自家產品,吸引了不少人咨詢。這讓她對線上銷售渠道產生了好奇。可當她認真鉆研起來才發現,線上店鋪的經營與傳統渠道截然不同。
但是,劉鳳艷沒有退縮,反而斗志昂揚。她開始認真研究起線上銷售的“門道”,訂單從寥寥無幾到年銷售額達500萬元。她不僅自己建設了100多畝生產基地,還收購鄉親們的農特產品,一年可以銷售夏橙150多噸、香柚200多噸。
近年來,直播電商的興起,讓商業嗅覺敏感的劉鳳艷看到了新的“風口”。她果斷轉戰短視頻渠道,并注冊了“江永縣瑤家大菇娘食品有限公司”,將自己的線上線下資源渠道進行整合。
(劉鳳艷正在直播)
“我短視頻賬號的拍攝內容主要是介紹江永特產,給粉絲們做做美食、講講我們江永本地的人文故事。現在我的自媒體矩陣賬號已經有了40萬粉絲,也收獲了更多穩定的客源。”劉鳳艷介紹,通過直播和平臺電商,她將江永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,就連來自內蒙古、新疆的粉絲都成了她的“老客戶”。
好山好水育人杰,有才有情建家鄉。5月10日,“‘e’到勾藍 ‘鄉’當有味”香約江永美食展在2022年湖南省(春季)鄉村文化旅游節上大放異彩。胡欣的女書藝術驚艷全場,盧世旺的白首烏、周海燕的香芋和香粽等農特產品大受歡迎。何鎮文和劉鳳艷還作為惠農網新農先蜂計劃·江永站培育的“新農網紅”,為活動代言,為活動直播……
他們是平凡而又不凡的“江永精神”踐行者,用人生講述著江永最動人的故事,用奮斗指引著更多人奔赴美好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