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國各地的田野鄉間,涌現出了很多上演“電商傳奇”的年輕人——
為幫助父母賣螃蟹而返回家鄉的周偉夫婦,線上線下全年的銷量已近千萬元。隨著興化大閘蟹開捕,他們的惠農網店鋪也熱鬧了起來,每天忙碌到半夜一、兩點。
四川的80后水果商家陳家鳳與家鄉父輩們成為了“合伙人”,在“惠農網豐收節”活動期間,他和團隊創下6天賣出100多萬元的記錄。
出生于1997年的周燕燕已是禽苗公司的總經理,全面負責線上銷售,入駐惠農網的兩家店鋪強勢吸金650多萬元。近期,她家的第三家實體禽苗分公司開業了,計劃把惠農網店鋪的銷售規模再翻一番。
不同的是他們中有的原本是城市里的白領,卻選擇回到鄉村;有的未必會種地,但用手機干起了新農活。相同的是,他們是受父母輩影響而走入農業圈子的“農二代”,借力惠農網,掘金千萬,實現了自身價值。
(禽苗“批二代”周燕燕的惠農網店鋪)
“蟹二代”周偉夫婦:做電商運營,選對平臺很重要
電商平臺的布局,始終是周偉心中的一根刺,回想起來,總會隱隱作痛。
周偉的家鄉興化市素有“水鄉澤國、魚米之鄉”的美稱,盛產的大閘蟹、小龍蝦等水產頗負盛名。他家里做的是大閘蟹等水產養殖的家族生意,大閘蟹日供貨量可達2萬斤。受家里影響,他在22歲就入了行,目前已從事水產行業十年。
2015年,周偉與從事過電商運營相關工作的陳倩子成為情侶,開始慢慢布局線上,試水電商零售與批發。一個有貨源,一個懂電商運營規則,堪稱“絕佳搭檔”,但他們在創業過程中,也踩了不少坑。平臺的選擇便是他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。
(周偉妻子正在管理惠農網店鋪)
2018年8月,周偉、陳倩子夫婦成立了我家有蟹(泰州)蟹業有限公司,開始品牌化運營。隨著短視頻平臺興起,周偉夫妻便將主發力點放在了視頻上,還專門成立了6人的短視頻運營團隊。
但當去年,他們慶祝擁有了百萬粉絲賬號時,轉眼卻陷入了絕望——因短視頻平臺上的“六月黃”投訴過多,官方便通知不允許上架大閘蟹,他們被無辜牽連了。
在朋友的介紹下,周偉才逐漸將主賽道切換到惠農網。“我當時也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加入的惠農網,沒想到真正遇到了契合自身發展的線上平臺。”
周偉說:“惠農網更加垂直,客戶更加精準,而且工作人員也很棒,經常主動進行指導,提醒要保持平臺的活躍度,多主動聯系瀏覽過店鋪的客戶,增加訂單轉化幾率,有活動也會立馬通知,幫我們渡過了難關。”
與其他農產品不同,大閘蟹等水產講究鮮活。他對自家能上市賣的螃蟹有著嚴格的標準,對于零售的螃蟹,不論個頭大小,每一只都要過手挑一挑。“質量好”“值得信賴”“負責”成為了用戶評價中提及最多的詞匯。
(周偉夫婦家的興化大閘蟹)
目前,周偉夫婦還擴充了香辣蟹等深加工產品,線上線下的年銷售額高達千萬元。“線上前景相當好,今年我們推薦了5個親戚朋友加入惠農網,一起做大咱興化大閘蟹產業。”周偉滿是憧憬地分享道。
“果二代”陳家鳳:參與線上活動 6天收獲100多萬元
抓住機遇是一種能力,它會幫你實現一次飛躍。2017年,在快遞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陳家鳳,抓住了開啟四川耙耙柑線上銷售的巨大市場,創造了亮眼的“戰績”:2017年在惠農網開店,3年實現線上線下年創收上千萬元;今年“惠農網豐收節”期間,帶領團隊創下6天賣出100多萬元的記錄……
說起這些成績,陳家鳳的語氣波瀾不驚。或許對于“電商學霸”而言,選擇了合適的平臺,懂得掌握信息和大數據對銷售的重要性,恰是他的獨具慧眼之處。
(“果二代”陳家鳳)
陳家鳳稱:“惠農網是一家專業做農產品的電商平臺,能直接接觸全國各地的采購商。四川東坡區的晚熟耙耙柑錯開了其他柑橘類水果的上市時間,味道還好,有做爆款的潛質。”
他還表示,參加活動,平臺會給予一定的流量扶持,讓店鋪瀏覽量和訂單量直線增長。“去年的豐收節,我就收獲了很多客戶,今年工作人員告訴我再次舉辦的時候,我立馬報名了。沒想到,今年效果比去年還要好,接大單也越來越頻繁了。”
(陳家鳳的惠農網店鋪及熱銷的愛媛橙)
從耙耙柑,到丑橘、突尼斯石榴,網絡另一端的采購商,總能通過陳家鳳買到新鮮上市且質優物美的水果。而每出來一個新品,他都會在惠農網上了解行情,和同行對比質量和價格。如今,陳家鳳從“獨行俠”升級,成為了“眉山市東坡區禾田果業專業合作社”的5大創辦人之一,往“做大做強”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。
“批二代”周燕燕:線上吸金650萬元,3年追平23年的銷售戰績
1997年出生的周燕燕是一個敢闖敢拼的禽苗“批二代”。2017年11月,在周燕燕提交的網銷布局方案和計劃獲得媽媽批準后,家里與她同歲的廣西安之華禽苗有限公司才開始在惠農網上“打江山”。
(惠農網禽苗商家周燕燕)
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,周燕燕從單打獨斗,到帶領幾十人的團隊,將公司銷售額線上線下占比發展到了5:5。2017年底試水電商的2家惠農網店鋪撬動了650多萬元,產品遠銷新疆、內蒙古。今年9月,公司迎來了第三家實體公司的開業,年出貨量達到了350多萬羽。
讓周燕燕引以為豪的,是她店鋪的復購率非常高。據數據統計,她店鋪的復購率在85%左右。“我們店鋪的很多用戶都是回頭客。像貴陽的李老板,我們已經合作兩三年了,最開始合作的時候,他只嘗試性地買了一兩千羽雞苗,現在基本是上萬羽一單了。除了自己買,他還推了三四個朋友來我這邊買。”
周燕燕將復購率高的關鍵因素總結為產品品質過硬和完善的服務。在媽媽近一年的言傳身教下,周燕燕摸清了禽苗、儲運、包裝和銷售的各個環節,具備了把控整個供應鏈的能力。她也會免費給客戶贈送一些同品種的禽苗,以補充運輸過程中的損耗。
提及電商運營秘籍,周燕燕笑稱只是跟緊了平臺發展的步伐。在惠農網推出買家保障計劃、以及兼具生意管理工具和賣貨利器的“農批通”會員服務時,她都率先擁躉,成為了第一批開通的用戶。
與其說“農二代”是繼承了家業,補齊了父母輩們的銷售短板,不如說他們是借力惠農網等電商平臺,解決了農產品如何提高流通效率的時代難題。
惠農網作為全國優質的農業B2B產業互聯網平臺,始終以交易線上化為核心,致力于縮短農產品流通環節,促進農業產業鏈不斷優化,現擁有用戶1966萬。
周偉、周燕燕、陳家鳳的故事,正在被惠農網批量復制。越來越多的“農二代”通過惠農網將家鄉的源頭好貨,直接觸達千萬級采購商,送往了天南地北。